今年2月7日,不少民航人士都转发了一条消息,“一架无人机闯入松山机场管制区,影响多架航班起降”。事实上,近一个月以来中国内地已出现多起无人机影响机场正常客机起降事件。除安全事故外,关于无人机企业倒闭、业绩下滑、大幅裁员的消息也在近期频出,让一度风光无限的无人机企业倏忽遭遇寒潮。对此,不少业内呼吁,集户外娱乐、旅游拍摄、物流运送、勘探等职能于一身的无人机虽然潜力巨大,但安全问题始终是一大短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和引导,而跟风进入的各路资本也应尽快回归理性。
安全事故集中爆发
忙中添乱,根据公开消息,在春节前后,中国内地已经发生了多起因无人机引发的安全事故。2月5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透露,该机场净空保护区近期连续发生多起无人机非法飞行事件,对飞行安全造成一定隐患。目前机场公安部门正在对此做进一步调查,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2月3日下午,深圳机场有航班机组报告在起飞及落地过程中发现不明升空物,导致多个出港航班延误。2月2日晚,绵阳机场附近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导致航班延误或备降。而在1月15日,也有人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附近升空无人机欲近距离拍摄民航客机,当地警方1月16日证实该拍摄行为属实,其行为影响了飞行安全。
一时间,无人机成为威胁民航安全的敏感词。因为各种升空物如果与民航航班发生撞击或被吸入发动机,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依据有关法规,机场跑道两端各20公里、两侧各10公里的矩形区域为机场净空保护区。此区域内,任何航空器或升空物未经批准都严禁放飞。
同时,根据相关规定,无人机驾驶员需要考取驾照,而且不能随意飞行,除了室内或室外视距内低空飞行外,多数情况下无人机飞行必须向民航管理部门或空军进行申报。然而,一组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无人机在2万架以上,但全国拿到无人机驾照的人数仅1万人。
为打击“黑飞”无人机,在处罚方面,我国规定凡到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违规施放无人驾驶的升空物体,情节严重的,将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今年1月中旬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又进一步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在低空飞行无人机、动力伞、三角翼等通用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或者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升空物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不仅如此,包括昆明在内的多家机场更于近日发布无人机举报奖励措施等新政。
治乱需用重典。眼看无人机不断闯祸,各方呼吁主管部门应出台更严苛监管政策。四川省政协委员曾文忠就公开表示,应该尽快立法对无人机界定、主管部门、空域申请主体、隔离空域的范围等加以明确,确保无人机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运行在法制轨道上。在全国性的相关法规未修改完善前,可先行在省内制定地方性法规,为国家立法积累经验。具体说来,应建立无人机实名登记制度,持有人购买无人机时,需同时在管理部门实名登记身份信息资料并出示飞行许可证,以便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查明持有者身份。
多领域遭遇窘境
事实上,除了安全问题令人忧心外,行业在资本、技术以及营销层面也遭遇窘境。2016年11月,运动相机老品牌Gopro旗下Karma无人机上市仅16天就宣布将售出的2500台全部召回;今年1月16日,众筹后一直跳票的Lily无人机宣布倒闭,而国内也传来了两家知名无人机厂商大幅裁员的消息。
急转直下的市场境况,让不少入局的企业大呼上当。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还预测,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航拍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人民币,农林植保约为200亿元,安防市场约为150亿元, 电力巡检约为50亿元。而航拍及娱乐、农林、安防、电力也是目前无人机市场的重点细分领域。然而现实的经营困境,让无人机的梦想难以照进现实。
无人机市场到底怎么了?对此,涉足无人机领域的臻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郑卫锋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在很多业务领域中,无人机确实没有到达爆发的时机。“以受人追捧的物流无人机为例,亚马逊公司布局这一领域,是十年的长期战略,而我国很多企业纯属为了赚‘快钱’而投入,显然会遭遇现实阻碍。同时,和欧美的大片别墅不同,中国有消费能力和需求的地方往往集中在大城市楼房区,由于GPS定位的精准度有待提升,所以很难精确送货,另外往往只有大型无人机才会加装卫星导航,但这种飞机价格昂贵,成本过高让企业难以消化。”
另据介绍,农药喷洒也曾被认为是无人机的一大用途,但在实际应用时,同样遭遇成本过高等难题。“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无人机都是垂直起降,受风力影响很大,摔毁的几率也较高。此外,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喷洒手段,农药也要进行改良,且从空中喷洒难以覆盖到植物根部,这些都是现实问题。”郑卫锋说。
在个人使用的消费机市场上,销量持续攀升。不过郑卫锋也坦言,尽管需求大增,但仍有多家公司倒下,主要是因为竞争过于激烈,慢一步便满盘皆输。另外,找准市场定位也至关重要,以前很多玩具企业在做无人机,但后来单纯的娱乐显然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够和旅游等相结合的拍照功能变得至关重要,所以很多玩具厂家在技术上无法跟上。“总体来看,无人机市场还处于需要长期培育的阶段,远未到爆发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017年将是无人机市场大浪淘沙的一年,会有很多企业死去,而活下来的企业必须练就独门武功。”一位长期研究无人机领域的业内专家称。由此也不难看出,虽然短期遭遇瓶颈,但无人机仍钱途可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王养柱就撰文称,据美国蒂尔公司预测:未来十年无人机仍将继续成为世界航空航天工业领域最具增长活力的市场,支出总额将超过940亿美元。
业内普遍认为,要想让无人机良性发展,必须出台更明确的规范。比如,目前不少无人机制造企业可以设定禁飞区域。其中,固态禁飞就是通过固件,可以限制无人机在指定范围内的启动,只要无人机GPS定位在禁飞范围内,无人机便无法启动,如果不小心误入禁飞区,则会自动退出禁飞区或者自动降落。动态禁飞则是由操控软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这项技术目前没有规范标准可循。
一位不愿具名的无人机企业高管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首先出于商业与管理的平衡需要,不能限制得太“死”,实际上厂家标定的禁飞区域很可能远远小于机场的净空保护区。另一方面,无人机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厂家很难拿到精准的数据信息来设定禁飞区域。故业界呼吁我国主管部门应该出台统一的标准规范,并向制造企业提供准确的禁飞区数据,以便减少无人机大闹机场的问题。
资深民航分析师王疆民也提出,无人机还要攻克技术关卡。在他看来,无人驾驶汽车发展之所以会超越无人机,主要是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操纵系统,而无人机虽然多种多样,但并没有发展出这样的运行系统,自然也就限定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有人投资于管理相对宽松的国家,或发展水上无人机。但实际情况表明,由于这一类无人机系统操控技术没解决,尺寸虽然加大了,载运能力有所提高,但诸如防撞和失控等风险也同样随之增加了,技术却无法跟上要求。可见,目前无人机发展受限主因是自身技术没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