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加网”style="width:" 800px;"="">
全球到底有多少AI(人工智能)从业者?又有多少企业在招募AI人才?近日,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根据平台上全球5亿高端人才大数据,对全球AI领域核心技术人才的现状、流动趋势和供需情况做了一系列深入分析,发现全球AI从业者已经达到190万,人才需求三年翻了8倍。
有意思的是,人工智能虽然是当下的热门词汇,但人才积累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从职场数据看,在全球AI领域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才占比高达65.4%。其中,AI领域的华人技术力量不容小觑——全球华人AI人才数量达14万。这一潜力巨大的技术人才群体,或将成为引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关键力量。
全世界都在抢AI(人工智能)人才
领英比较了数据库中的AI人才发展经历后发现,虽然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才崭露头角,但专业人才大多是“老司机”。所以在全球范围中,科技实力较强的美国也拥有最多的AI人才,总数达到85万人,名列所有国家第一名。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超过5万人,位居全球第七。而且从人才的“老辣”程度看,美国10年以上AI从业人员比例达到71.5%,也明显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65.4%。
虽然全球AI人才的总数不小,但与快速发展的行业相比,高端人才仍旧炙手可热。AI人才的热门程度,职场数据最能体现。过去三年间,通过领英平台发布的AI职位数量从2014年的5万个飙升至2016年的44万个,增长近8倍。具体到细分领域,当前对AI基础层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尤其是算法、机器学习、GPU、智能芯片等方面,相对于技术层与应用层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人才缺口。
人才需求激增使科技公司把渐渐将目光瞄准各大高校AI领域的顶尖学术人才。然而,从职场数据看,中国高校及研究所在2013-2015年期间仍保持着人才净流入的状态。这意味着,即便企业花大价钱去高校挖掘AI人才,高校的人才缺口依旧不小。业内人士由此建议,如果企业能加强并推动与高校、研究所间的人才培养和研发项目合作,将有助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源互补和人尽其才。
中国AI人才数量不多,但实力不弱
虽然中国的AI人才在总量上与美国有差距,但也有自己的擅长之处。
从相关人才的职场数据看,中国资深AI人才数量与美国差距显著,10年从业者仅占38.7%,但高学历者众多,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达到62.1%,领先于美国的56.5%。这意味着中国AI人才虽然比较年轻少经验,但学历高、接受度强,后续潜力不容小觑。
同时,中美两国AI人才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分布也“各擅胜场”。其中,美国的AI基础层人才占比超7成,集中度很高;中国在AI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人才分布更为广泛,特别是在机器人、图像识别、精准营销和自动驾驶等领域。
除了北京上海,海外也是人才高地
从中国的AI人才分布看,近七成在北京和上海。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华人在AI领域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全球近14万华人AI人才已占到全球AI人才总量的6.5%。
不过职场数据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海外华人依旧难以突破晋升的“玻璃天花板”——海外华人AI人才中,仅有10.7%位至总监及以上职位,但在美国所有AI人才中,总监及以上级别人才占比为20.6%。业内内人士认为,这从另一个层面解释了为什么海外的AI人才愿意回到祖国,而数据业显示出回流的趋势正逐渐加强:从2013年至2016年,毕业归国的AI人才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4%,而有海外工作背景的归国AI人才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0%。其中,美国是这些海归人才的第一大来源国,占比超过四成。
事实上,对于意图发力AI领域的中国企业来说,面向全球吸纳高端技术人才以打造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普遍诉求。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百度、滴滴出行、网易、摩拜单车、美的等中国企业均赴美国招募过AI相关领域技术人才,累计吸引了超过500名海外技术人才与中国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其中大部分都是任职于硅谷知名企业的华人技术精英。
领英中国技术副总裁王迪表示:“当前,AI领域竞争的核心即人才之争,而从核心技术人才的积淀上来看,中国与美国和欧洲领先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中国高潮迭起的互联网科技创新、庞大的数据量、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大量的资本涌入,也使我们对于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这将使中国成为全球AI赛道上一个最强有力的‘赶超者’。“他认为,随着AI产业发展,高端人才的竞争将更激烈,但同时也会出现很多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培养,旨在储备更强大的AI人才团队。
【速加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此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速加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来源。速加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