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对旋转轧辊的间隙(各种形状),因受轧辊的压缩使材料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压力加工方法,这是生产钢材最常用的生产方式,主要用来生产型材、板材、管材。
轧制方式按轧件运动分有:纵轧、横轧、斜轧。
优点
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钢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缺点
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锻造可分为自由锻、模锻、闭式模锻
特点:
锻造与铸件相比,金属经过锻造加工后能改善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铸造组织经过锻造方法热加工变形后由于金属的变形和再结晶,使原来的粗大枝晶和柱状晶粒变为晶粒较细、大小均匀的等轴再结晶组织,使钢锭内原有的偏析、疏松、气孔、夹渣等压实和焊合,其组织变得更加紧密,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和力学性能。
铸件的力学性能低于同材质的锻件力学性能。此外,锻造加工能保证金属纤维组织的连续性,使锻件的纤维组织与锻件外形保持一致,金属流线完整,可保证零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长的使用寿命采用精密模锻、冷挤压、温挤压等工艺生产的锻件,都是铸件所无法比拟的。
(1)锻件的轴向和径向力学性能差异较轧件差异小,也就是说,锻件的各向同性要远远高于轧件的各向同性,所以说锻件的寿命要远远高于轧件。下图为Cr12MoV轧板不同方向共晶碳化物的形态的金相图。
(2)从变成程度上说,锻件的变形程度远大于轧件的变形程度,也就是说通过锻造破碎共晶碳化物的效果要优于轧制的破碎效果。
(3)从加工成本上说,锻造的成本要远高于轧制的成本,对于一些关键件、承受较大载荷或冲击的工件、形状复杂或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件,还是必须要采用锻造的工艺进行加工的。
(4)锻件具有完整的金属流线,通过轧制后再机械工破坏了金属流线的完整性,极大程度上缩短了工件的寿命。下图为铸造、机械加工、锻造工件的金属流线。